飘向南方的浮萍_第十四章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  第十四章 (第1/3页)

  小丽姊妹三个,都长的很漂亮,一个赛一个,在当地公认‘三朵金花’。邻居们经常夸赞;小丽父母有福气,三个千金很懂事,有礼貌,孝敬父母,长得又漂亮,邻居十分羡慕。

  小丽父母每次听到,邻居夸奖三个孩子,高兴的不得了,笑得合不拢嘴。

  大姐,二姐,在十二三岁时,父母离开她们,去三线工作,姊妹两个留给奶奶照顾,奶奶因儿子去外地工作,对两个孙女疼爱有加,经常当着孙女的面,唠叨儿媳的不是。因此,小丽的大姐二姐,对父母产生了怨恨。

  小丽全家人再次团聚,已是七八年后的事了。由于母女长时间分离,两个姐姐和父母之间的感情,疏远了许多,确切地说;母女之间产生隔阂。

  两个姐姐在成长的关键时期,缺少父母关爱,性格发生很大变化,加上青春期叛逆心理,父母说话她们很难听进去,如果说话重了,和父母对着干。

  姐姐做了出格的事,父母不说还好,一说马上炸锅,搞的两位老人很是头疼,既伤心又难过,面对两个女儿,不知如何是好。

  母亲修养极好,忍耐力超强。两个姐姐,在母亲耐心细致的教导下,叛逆心有所回转,性情逐渐平和起来,不再面对父母剑拔弩张,家里恢复宁静。

  父母经常给三个孩子讲道理;“我们在你们面前唠叨,你们不爱听,不理解,还觉得烦,等你们结婚生子,就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。”

  大姐二姐结婚后,有了孩子,渐渐理解父母当时说的话,每每想起,羞愧难当。

  做儿女的有几个理解,父母得良苦用心,为养育孩子,付出多少心血与劳累。’

  正如红楼梦里‘好了歌’写的那样;“世人都晓神仙好,只有儿孙忘不了;痴心父母古来多,孝顺儿孙谁见了?”

  过了两年,上山下乡浪潮,袭遍全国所有城市,小丽两个姐姐,响应‘知识青年到农村去’的号召,去了父亲当年打游击的地方。

  当地领导,好多都是父亲以前的部下,老领导女儿来插队,自然对两个姐姐格外照顾。

  大姐到农村生活,适应的很快,下地干活十分卖力,深得群众好评。几年后,被推荐上大学,毕业后,分配到当地一个大型矿山工作。与相爱多年、长相俊朗、精明能干的农村小伙结了婚。

  大姐生小孩三个月后,考上研究生,孩子留在农村,由孩子奶奶带着。

  研究生毕业后,分配到岭南科研单位工作。依据政策,姐夫也来到城市。

  二姐在农村,表现也挺好,白天下地干活,晚上学习高中课程,几年从没间断过。自己通过努力,也考上本市大学。

  小丽家由于各种原因,总是聚少离多,直到小丽大学毕业回来,一家人才算真正团聚。

  女儿回到身边,父母心情好渐渐地好了,脸上都皱纹舒展开来,平时严肃的父亲,常常哼几句跑了调的老歌。

  全家聚在一起时,免不了吃吃喝喝,大姐夫人勤手快,忙里忙外,会做几个拿手的家乡菜,很对父母的口味。

  小丽大姐夫,常用他那带有浓厚,家乡味的普通话讲笑话,逗得全家人捧腹大笑。

  大姐夫对小丽父母十分体贴,买油,买米,买菜,从不用两位老人操心。只要老家寄来特产,首先送给丈母娘,嘴特别甜,“爸,妈”总叫个不停,二老心里的舒服劲儿,别提有多高兴。

  小丽有时感觉到,父母对大姐夫的喜爱,远比对三个姑娘亲,她偶尔心里尔泛起点小嫉妒。

  父亲老战友说;小丽父母老来得‘子’,半路捡了个好‘儿子’,是上辈子积的德。

  熟人也经常唠叨;自家儿子,能有人家女婿一半孝顺,就心满意足了。

  现实中,大部分做儿子的,在小事上,总是粗心大意,生活上,关心父母不那么细致,不像女儿哪样暖心,体贴。

  有儿子羡慕有女儿的,有女儿羡慕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